文章来源: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骨质疏松的发病概况:
0-30岁是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的骨量积累阶段,30岁达到峰值,30-50岁是骨形成与骨吸收动态平衡阶段,50岁以后女性由于绝经骨量快速丢失,65-70以后进入退化性骨丢失阶段。骨量的丢失除了和年龄有关外,还与疾病、激素水平、药物、维生素D缺乏、体力锻炼不足、抽烟、酗酒、碳酸饮料等有关。
在美国,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15%-20%,英国50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23%,在我国抽样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10%左右,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4%。随着年龄增长,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也在增加:40-49岁女性,患病率为 0.2%;50-59岁女性为5.2%;80岁以上女性为53.3%。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脊柱变形、严重者出现身高缩短、驼背、骨折( 胸椎、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生骨折之前,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就是骨折。发生过一次骨折,再次骨折风险也较好增。60岁-65岁女性因骨质疏松而造成的骨折约占56%,男性占29%;65岁以上人群70%的骨折可归因于骨质疏松。因为1/4的骨折患者需要家庭护理,长期卧床带来褥疮、肺炎、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甚至导致残废,更严重的是,髋部骨折2年内死亡率25% 。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如果没有条件检查骨密度,那么3年内身高变矮3cm以上、驼背及脊柱变形、X光片透亮、有其他骨质疏松典型临床表现并合并一项以上危险因素都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还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脆性骨折:轻微外伤(如低于身高的坠落、跌倒等)或无外伤史,但有骨折的体征,称为脆性骨折,出现脆性骨折无论骨密度高低都可以诊断骨质疏松。